从疫情防控全面放开以来,每天的感染人数日益剧增,北京、江苏、上海、浙江等地已经达到了第一波感染高峰!
日增100万例
12月25日的浙江省第124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,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乐表示:目前,浙江日新增报告阳性人员数已突破100万例,在元旦前后进入高位平台期,期间日新增阳性人员最高将达200万,高峰期预计维持一周左右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,大家不妨这样算一下,这个数据是多么的恐怖!
12月26日至31日每天新增100万,6天也就是600万,1月1日到7日每天新增200万,7天也就是1400万,也就是说在这不到两周的时间里,浙江省将新增2000万感染者,这个数据只会多,不会少。
目前,浙江省总人口大概在6500万左右,按照上面的数据计算,将有1/3的人将在近段时间感染。如果加上此前感染的人数,在春节前浙江省将有超80%的人会被感染。
一天内4位院士离世
据澎湃新闻报道,12月23日一天内就有4位院士离世,他们的离世是国家的重大损失,他们撑起了共和国飞速发展的脊梁,他们是七十年代起来的老一辈学者,他们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而又不可磨灭的贡献,他们为了国家是真的拼尽全力。
他们是:
卢强:中国科学院院士、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卢强在北京逝世,享年86岁。
李文华:中国工程院院士、生态学和森林学家李文华逝世,享年90岁。
蒋华良:中国科学院院士、药学家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蒋华良在上海逝世,终年57岁。
张友尚:中国科学院院士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张友尚在上海逝世,享年97岁。
另外,12月份还有多位院士逝世,他们分别是黄克智、赵梓森、汤鸿霄、赵伊君、张国成、顾真安、龙驭球,在12月份逝世两院(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)院士共计达到了11位,占对我国今年我国逝世院士的近23%(2022年我国共计有48位院士逝世)。虽然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,但是如此密集的情况在我国历史上还是极为罕见的,让人不禁怀疑这与疫情有没有关系?
当然,真的是网友的怀疑,没有实际依据,希望大家还是不要妄加猜测!
二次感染死亡率翻倍?
此前,有多位专家表示:说奥密克戎连感冒都不如,因为绝大部分感染者是无症状,连发烧都不会有的那种无症状,话里话外都快把奥密克戎描述成益生菌了;感染者95%的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……
可是实际情况却……
一篇近日发表在《自然医学》的论文显示:与仅感染一次新冠的患者相比,重复感染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一倍多,住院风险、患肺部疾病、心脏病的可能性高出三倍多,而且患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高出60%。
在12月17日,进行的2022年中美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高端论坛上,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:国内第一批次疫苗来自于原始病毒株,病毒在经过多次变异之后,疫苗的保护效果越来越弱,很难阻止新冠病毒的再次感染。
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电子医疗保健数据库显示:重复感染后的第一个月,患者疾病风险升高最为明显,在急性期后6个月仍持续存在。
面对两种前后截然不同的声音,老百姓真的不知道该何去何从?
全面放开≠全民感染
此前有一种声音称:“全面放开,是为了实现全民感染,全民免疫,从而让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产生抗体。”
现在已经全面放开了,从现在的数据看全民感染必然的。但是,全民免疫是不是真的能够像预料中的那样呢?
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发热门诊负责人、急诊科主任万少兵表示:感冒的患者可能会合并感染新冠;同样如不慎感染新冠,也会增加患感冒的几率。
另外,还有专家表示:不同毒株的阳性会交叉感染或者同时感染多种毒株,感染过新冠的人体内会产生抗体,但是随着病毒的变异,抗体拦截变异新型病毒的能力将有所下降。
根据国外经验,感染过两次的患者确实有很多,而且第二次感染的症状很多都比第一次严重,感染过三次的相对而言就比较少了,但是也有感染四、五次的……
面对奥密克戎或者说新冠的不断变异,我们在不断探索和研究克制的办法,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有效的办法消灭新冠。而且面对不同的毒株,我们还会二次感染或同时感染多个病毒。
最后,小编想要说的是,疫情防控绝对不是开玩笑,算命式的防疫,要不得!
值得庆幸的是,第一波感染人正在逐渐康复,大家的生活、学习、工作也在逐步恢复正常,接下来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预防二次感染,特别是老年人!切记!切记!切记
转载请注明:VPS资讯_海外云服务器资讯_海外服务器资讯_IDC新闻 » 疫情“海啸”全面爆发,专家称:二次感染死亡率翻倍!